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,亚洲aⅴ天堂av天堂无码麻豆,亚洲日韩精品A∨片无码,亚洲精品夜夜夜妓女网

設為首頁 | 加入收藏
微信圖片_20250206154821.jpg
看秀DAY2:這一天,我看到了極致與追求
文章來源:紡織服裝周刊 2018-03-28


  本刊記者-劉嘉 陶 紅

  DAY 2   

  3月26日,中國國際時裝周迎來場次極為頻繁的一天,在這一天里,我們從兩場女裝發(fā)布中看到了截然不同而各具魅力的設計能量。Grace Chen展示了女性優(yōu)雅而硬朗的新形象,不斷創(chuàng)新的編織工藝以及“神秘的手撕馬毛”工藝,展現了一個高定品牌應具備的素質和涵養(yǎng);而EVE CINA則由設計師與繡娘從世界藝術大師畫作中尋找靈感,捕捉獨特意境,描繪匠心繡夢。

  GraceChen:摩登時代,極致工藝 

  首登中國國際時裝周舞臺的Grace Chen陳野槐,其實是位十分成熟的設計師。曾先后任職紐約第七大道的著名時裝公司ZUMZUM 和HALSTON主創(chuàng)設計師、TADASHISHOJI時裝公司中國總部總設計師。從創(chuàng)立設計師品牌Grace Chen起,陳野槐就只做定制,往來她高級定制沙龍的商政名流不勝枚舉,甚至有很多“不能說”的客人。Grace Chen也被香港《南華早報》譽為The Power Dresser(女強人專屬設計師)。  

看秀DAY2:這一天,我看到了極致與追求

  本季時裝周上,永不設限的Grace Chen不拘泥于一貫的優(yōu)雅設計風格,展示了“摩登時代”下的全新女性形象。

  “摩登時代”的視覺靈感來自于二戰(zhàn)時期的軍艦形象,在Grace Chen標志性的女性魅力上增加堅毅瀟灑的軍旅風格。整個系列所展現出的“當代精神”是運動、休閑、個性、多變的。線條更為松散、隨意,廓形更為硬朗,出現了軍旅風格的小外套、風衣,以及用黑、白、灰、金、銀、水手藍等顏色表現的現代“女英雄”形象。 

看秀DAY2:這一天,我看到了極致與追求

  通過這場發(fā)布,Grace Chen想要告訴現代女性,如何通過時尚去駕馭這個時代,在“亂世”中處驚不變,優(yōu)雅從容?用藝術、舉重若輕的態(tài)度和以柔克剛的方式來中和身處在這個時代所衍生出來的尖銳感。

看秀DAY2:這一天,我看到了極致與追求

  品牌的核心工藝——編織,每一季都會不斷創(chuàng)新。本季同樣不負所望,設計師在柔軟面料上編織出菱形、格子、條紋等幾何線條,形成極具辨識度的視覺語言:以蕾絲面料為基礎面料,融入手工編織手法,或是平行,或是間隔,或是鏈接,或是重復……不斷地組織出新的結構團,編織出更有立體感的面料。接著把整個編織好的面料圖案再進行解構,根據樣板的造型重新組合,最后達到符合人體結構的形狀,完美演繹人體黃金比例。

  同時,格外吸睛的還有新開發(fā)的“神秘的手撕馬毛”工藝——在通透硬挺的馬毛上手工撕扯,制造出光影重合的效果。絲絲入扣的致密,營造未來感的張力,虛實結合,剛柔相濟。 

看秀DAY2:這一天,我看到了極致與追求

  在Grace Chen 看來,時尚是一種追求,而高定不是不接地氣的極度繁華,而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態(tài)度,一種對品質和細節(jié)的極致追求。Grace Chen擅長用現代普世審美的設計語言展現精英女性的衣著品位,她說,對中國現代女性的觀察、研究和提升將是她的終身課題。

  EVE CINA:如夢畫作,描繪匠心繡夢 

  緊隨其后的另外一場發(fā)布,則是用霓裳訴說藝術風情,用時尚絮語描繪匠心。依文?中國手工坊&承興國際集團攜手藝術師崔自默、左晉共同呈現“真愛無邊?繡夢如畫”2018 EVE CINA主題發(fā)布。  

看秀DAY2:這一天,我看到了極致與追求

  本次發(fā)布的35套秋冬款時裝是由設計師從世界藝術大師崔自默、左晉筆下的山海、草木中尋找靈感,跟隨四季的更迭,捕捉獨特的意境。

  裙裾間至臻至美的刺繡,皆出自大山深處的貧困繡娘之手。在現場T臺上,繡娘的歌聲、一針一線的縫制,是流淌在骨子里的技藝傳承,更是對美的世代信仰。十五年來,從大山到都市,從北京到倫敦,讓世界看見中國手工之美,讓匠人生活富足是依文的“繡夢”。 

看秀DAY2:這一天,我看到了極致與追求

  依文集團董事長、依文·中國手工坊創(chuàng)始人夏華說,依文集團以博大的公益情懷創(chuàng)立了依文·中國手工坊,12年來,通過設立繡娘工作室、建設手工藝博物館、打造高端手工藝體驗之旅、建立手工紋樣數據庫等方式,搭建起傳承中國傳統(tǒng)手工藝文化的平臺。 

看秀DAY2:這一天,我看到了極致與追求

  通過供應鏈解決方案和“互聯網+”的發(fā)展模式,依文·中國手工坊提煉出寶貴的中國文飾及傳統(tǒng)工藝數據庫,用時尚和現代商業(yè)的方式改變著一代匠人的命運,既響應了中央號召實現精準扶貧,又讓中國工匠精神得以代代相傳。

 
《紡織服裝周刊》版權及免責聲明:
1、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紡織服裝周刊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紡織服裝周刊,未經本網授權,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紡織服裝周刊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2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:010-85872143
 
相關文章
更多資訊
組織架構 | 版權聲明 | 訂閱中心 | 聯系我們 | 誠聘英才 | 關于我們 |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 0200 版權所有 《紡織服裝周刊》雜志社 技術支持 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
京ICP備11016217號-19 京ICP備11016217號-23 京ICP備11016217號-26
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248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247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245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