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,亚洲aⅴ天堂av天堂无码麻豆,亚洲日韩精品A∨片无码,亚洲精品夜夜夜妓女网

設為首頁 | 加入收藏
微信圖片_20250206154821.jpg
讓貧困生上好學!江西服裝學院把立德樹人融入學生資助工作全過程
文章來源:紡織服裝周刊 2021-08-18


   “扶貧必先扶智,讓貧困地區(qū)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,是扶貧開發(fā)的重要任務,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?!痹?021年暑期,10名來自江西服裝學院的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,利用假期回到家鄉(xiāng),與畢業(yè)高中開展了一系列的貧困助學宣講活動。

  這10名優(yōu)秀學生同時也是江西服裝學院“十佳學生資助宣傳大使”,他們自立自強、勤學上進,是該校近年來立德樹?、資助育人的生動寫照。在他們的積極宣傳下,更多貧困學子及其家庭感受到資助政策的溫暖與力量。
  建校30年來,江西服裝學院堅持公益性辦學,“讓每個貧困學生不僅有學上,更要上好學”,緊緊圍繞“立德樹人”根本任務,將育人作為資助工作的出發(fā)點和落腳點,積極構建物質幫助、道德浸潤、能力拓展、精神激勵有效融合的長效機制。實施“獎、貸、助、勤、補、免”六位一體的資助政策,通過輔導員走訪調研、談心談話等方式,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的精準度,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電子檔案、紙質檔案,實行動態(tài)管理,確保建檔立卡、低保、孤殘等學生一個不錯、一個不漏;采取“精準滴灌”的方式確保資助力度的精準,尤其是特困學生,確保他們順利入學、完成學業(yè)。
  江西服裝學院創(chuàng)始人涂潤華表示:“教育是一份功德無量的事業(yè),必須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,要辦就要用心辦出品牌”。辦學30年來,學校始終堅持公益性辦學原則,幫助了一批貧困的孩子實現了夢想,阻斷貧困代際傳遞,更是使“為黨育人、為國育才”的育人價值理念在全校上下形成共識。至今,學校已為中國的服裝行業(yè)培育了8萬余名應用型人才,眾多品牌企業(yè)的高管、技術人員均畢業(yè)于江西服裝學院,為中國服裝強國的建設作出了應有貢獻。
  在資助育人方面,江西服裝學院資助中心主任余曉萍表示,2021年,學校將育人作為資助工作的出發(fā)點和落腳點,今年4月學校組織了“學生資助宣傳大使”選聘活動,開展資助政策宣講。此外,學校還以學生宿舍為工作重心,關注困難學生的日常需要,多舉措做好資助育人工作
  在學生資助工作上,江西服裝學院把“立德樹人”根本任務融入學生資助全過程。
  一是將資助育人工作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。通過組織受助學生觀看紅色影片,舉辦讀書分享會等,筑牢學生思想根基,拓展資助工作深度。積極開展全國“助學﹒筑夢﹒鑄人”“筑夢飛翔﹒資助伴我成長”等主題教育活動,2021年4月,該校學生韋平在參加全國“助學﹒筑夢﹒鑄人”征文比賽中榮獲全國第二名。
  二是將資助育人工作與素質教育有機融合。該校針對受助學生組織開展職業(yè)發(fā)展指導,鼓勵學生參加中國國際“互聯網+”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和技能競賽等,逐步把資助工作重心從確保貧困生“有學上”切換到幫助他們“上好學”。2021年,該校受助學生楊新月在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周的舞臺上一舉摘得“新人獎”第一名;受助學生于至偉獲得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家學院獎金獎等。
  三是將資助育人工作與感恩教育有機融合。在國家助學金申請發(fā)放環(huán)節(jié),深入開展勵志教育和感恩教育;在國家助學貸款辦理過程中,深入開展誠信教育和金融常識教育;在勤工助學活動開展環(huán)節(jié),著力培養(yǎng)學生的勞動意識和自強自立精神等。
  四是將資助育人工作與實踐教育有機融合。有效開發(fā)利用校內外資源,挖掘勤工助學崗位和深化勤工助學實踐基地建設,“扶困”的同時,更注重“扶智”“扶志”的教育。通過勤工助學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工作技能,培養(yǎng)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吃苦耐勞、努力進取、自強自立的品質。組織受助學生開展各種志愿者活動,從職業(yè)技能、人際關系到社會責任感全方位對困難學生進行教育引導,有效提升經濟困難學生的綜合能力。
 
《紡織服裝周刊》版權及免責聲明:
1、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紡織服裝周刊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紡織服裝周刊,未經本網授權,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紡織服裝周刊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2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:010-85229892
 
相關文章
更多資訊
組織架構 | 版權聲明 | 訂閱中心 | 聯系我們 | 誠聘英才 | 關于我們 |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 0200 版權所有 《紡織服裝周刊》雜志社 技術支持 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
京ICP備11016217號-19 京ICP備11016217號-23 京ICP備11016217號-26
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248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247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8245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