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會的數字化謀變 |
本刊記者 胡晶
又到了家紡展、面料展、服交會、孕嬰展等各種秋季展會集聚的時期,縱觀這些大小展會不難發(fā)現,行業(yè)變化很大,展會變化很小。
互聯網、電子商務的存在感已經大到將要逆襲實體業(yè),在這樣的情況下,以展貿交流為宗旨的展會,在行業(yè)發(fā)生巨變之時,也該在形式上和內容上謀變。
一方面,在形象展示的功能上,不少展會仍在追求面積的比拼,裝潢裝飾的奢華,但這些只是一層華麗的外衣。令人遺憾的是,在全行業(yè)都飛速地走向信息化的時代,各類行業(yè)展會中的互聯網、電子商務的優(yōu)勢技術仍然只處于前臺技術展示廳,而無法實際應用到整個展館。很多展商都表示,在展位面積的限制下,只能忍痛割愛帶來很少量的產品,對于展示品牌的整體面貌有很大的局限性。如何在有限的展位面積中實現最大化的品牌展示?答案仍然是數字化、網絡化。
除了在展會現場給每個展位提供動態(tài)的商品展示平臺以外,展會主辦方能否為參展商和觀眾搭建一個數據化的展會平臺?以此為依托,展會開始前就讓全國各地的業(yè)內人士能夠全面了解參展品牌,而在展會現場便可以有的放矢地進行參觀和洽談,也可以方便企業(yè)進行更好的展示,提升效率。從而拓展展會的生命力和影響力,也使得主辦方的長時間籌備不會在幾天之內曇花一現。
另一方面,互聯網除了作為展會的展示工具出現以外,在展會的參與元素中也應該有所體現。渠道變革之后,經銷代理已經僅僅是多種合作模式中的一種,并不再是占據大半江山的絕對主角。網店、多品牌集成店、買手店等很多前些年還比較稚嫩的形態(tài)正逐漸走向成熟,成為大勢,在這樣的情況下,展會應該給這些多元渠道提供更多的機會。無論是面向參展商的招展中,還是對專業(yè)觀眾的邀請中,都應該著眼于電商這支龐大的隊伍。網絡和實體不應再各據山頭,而應該在行業(yè)展會上同場競技、互通有無,讓展會成為一個尋找新模式、開啟新思路的平臺。
|
相關文章 |